從麻沸散的出現,我們知道熟悉了麻醉,隨著現在經濟市場的發展,科技進步,麻醉不僅僅只限于藥物,出現很多麻醉的設備,輔助麻醉技術,對于麻醉設備的發展,國內的麻醉科的醫療器械發展是比較成熟的,但是對于一些核心的醫療器械的技術,仍需加大研發力度。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器械的選用會越來越先進,其產品結構會不斷調整,功能更加多樣化,市場容量會不斷擴大。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起步較晚,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從醫院的高端醫療器械的配備到便捷的家用醫療器械都將迎來高度的需求增長,將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國家政策的導向和國內醫療衛生機構裝備的更新換代需求下,醫療器械將擁有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醫療器械作為健康服務業的基礎支撐行業,顯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目前在國內的廠家比較多比較分散,規模上5000萬的企業大概有1800多家,再小的有2萬左右,平均每家的產值大概是在100多萬的水平。尤其是醫藥工業與醫療衛生方面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高性能醫療器械被確定為重點突破領域之一,這無疑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未來的發展帶來利好。十三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將重點發展五個領域,包括數字化診療設備、組織修復與可再生材料、分子診斷儀器及試劑、人工器官與生命支持設備,健康監測裝備這五大方面。
在大家的腦海中,一提到麻醉就很容易聯想到手術室,并將麻醉醫生工作的地點局限在手術室,但實際上麻醉并不只局限于此。在我國,麻醉的起源從應用砭石、骨針或竹針來鎮痛,經歷了針刺治療頭痛、牙痛、耳痛、腰痛等,到后來用酒沖服麻沸散,全身麻醉后進行剖腹手術等過程。而西方國家的麻醉是由乙醚(一種吸入麻醉藥)首次應用于手術而開始的,并伴隨著一系列麻醉藥物和器械與設備的發明而發展起來的。從麻醉術發展為麻醉學,麻醉學的領域已遠遠超出“麻醉”一詞所能涵蓋的范圍。當今的麻醉已今非昔比了。麻醉藥物門類齊全,麻醉器具應有盡有,麻醉設備功能到位,監測手段日趨完善,麻醉隊伍人員專業素質能力增強。
目前麻醉的領域已從手術室拓展到門診、病房及急診室等場所,涵蓋了臨床麻醉學、危重癥醫學與疼痛診療工作,以下先做一簡單介紹:
1.臨床麻醉:臨床麻醉的基本任務是確保病人在無痛與安全的條件下順利地接受手術治療,但這還只是現代麻醉學科的部分工作內容。臨床麻醉工作還包括:①對病人的麻醉前評估與準備;②麻醉的實施與處理;③??撇∪说穆樽硖幚?④危重疑難病人的麻醉處理;⑤麻醉并發癥的預防與診治;⑥麻醉恢復室病人的監測與治療。
2.重癥監護:危重癥病人或麻醉手術過程中發生嚴重并發癥的病人,如發生循環、呼吸、神經、肝、腎、代謝等方面的功能嚴重紊亂者,可以集中在重癥監護室,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進行周密和精良的監測治療,麻醉專業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參與休克救治和呼吸治療等。
3.急救復蘇:手術麻醉過程中會突然發生心搏呼吸停止,在急診室和病室等場合,由于各種原因也可能發生循環、呼吸功能衰竭,需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這時麻醉工作者就會利用他們平時熟悉掌握的復蘇術參與搶救。
4.疼痛治療:對于各種急慢性疼痛(如創傷后疼痛、腰腿痛、神經痛、腫瘤疼痛、中樞性疼痛),麻醉醫生多利用他們所熟悉掌握的各種止痛方法,在門診或病室對病人進行疼痛治療??傊?,麻醉工作的范圍已日益擴大,麻醉場所已邁出手術室,麻醉技術在整個醫院及社會上都充分發揮著其重要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無痛苦、無恐懼、溫馨和諧的醫療環境是各醫療機構的目標,也是大家所期待的。而麻醉科則是醫院最大的保障醫療安全和病人舒適的服務平臺,在臨床上麻醉科具體工作的開展常是和多學科共同合作完成的,盡可能保證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舒適感和滿意度,減少病人的就醫困難,降低就醫費用,提高治療效果,更多地考慮如何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我國麻醉設備進口市場高度集中。從進口來源國家看,美國占據半壁江山,是我國麻醉設備的最大進口來源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家是德國。第三是英國。在歐盟國家中,除德國、英國外,丹麥、瑞典也是我國麻醉設備的主要進口來源國。
我國麻醉機主要生產廠家有深圳的邁瑞、百格、普博、科曼,北京的誼安、航天長峰、瑞得伊格爾、易世恒,上海的上械股份,江蘇的藍韻凱泰、無錫通用電氣、無錫華納、南京普澳等。從技術水平上講,部分國產麻醉設備已經與進口麻醉設備基本持平,甚至在一些技術點上實現了新的突破和超越。但是,品牌影響度、關鍵技術和零部件仍然是制約國產麻醉設備發展的主要因素。我國醫療器械基礎配套產品供應不足,關鍵元器件仍主要依賴于進口,醫療器械行業對工程化技術人才、高級技工和熟練工人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在政府給予人才配套政策、新產品研發鼓勵政策及市場準入優化政策等形勢下,我國麻醉設備產業亟須抓住機遇實現新的突破。
期待一:產學研醫合作更為活躍。未來10年是我國企業趕超西方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比較理想的時段。應該注意到,醫療領域的不斷探索和對臨床使用問題的積累,對醫療器械行業而言是莫大的財富。政府、行業組織應該積極推動麻醉設備生產企業與教學醫院、科研機構之間開展合作,這一方面有助于進一步滿足醫療機構在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助于使產品設計更好地貼合臨床實際需求,進一步提高國產麻醉設備的性能。
期待二:技術研發更給力,我們沒有先發優勢,只有依靠后發優勢,通過仿創結合形成自己的創意產品,才能真正成為醫療器械強國。國內醫療器械行業需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投入大量人力開展基礎研究。同時,應該鼓勵我國先進醫療設備的自主發展。政府在公立醫院采購中需要大力支持國產品牌,至少要有一定比例的國產麻醉設備使用要求。
期待三:優化市場準入機制,如今麻醉設備的技術和臨床應用均已非常成熟?;谂R床倫理方面的考慮,對于采用成熟技術的新產品的上市準入,有些國外監管部門不再要求企業開展臨床試驗,按照我國政策,進口品牌麻醉設備在我國注冊也不需要進行臨床試驗。
國產麻醉設備市場準入政策有待逐步與國際接軌。在保證注冊質量的前提下,應保持進口麻醉設備和國產設備的準入門檻一致,體現公平競爭的原則,通過與上市產品的技術對比分析、風險評估,減少注冊臨床試驗的比例,從而為國內企業減負,加快新產品的上市進程。